广东踏信冷链物流在北京、、重庆、昆明、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石家庄、大连、沈阳、南京、广东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和自行管理的仓库及一大批长期合作的车辆。均能为贵公司产品达到各地的接货、入库、配送提供服务。
9.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速推进6个一级、6个二级、24个三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提质增效,以及8个出省重要枢纽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建成毕节、兴义、都匀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集配分中心。加快产地市场建设,培育4个农产品产地市场。采取购买服务、投资入股等方式,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增强保供稳价和综合服务能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10.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建设前置仓、分拨仓,配备冷藏和低温配送设备。推进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规模适度的产销地冷藏仓储保鲜设施,推广应用可循环标准化周转箱和移动式预冷设施,促进农产品冷链各环节有序衔接,降低流通损耗,保障食品安全。到2025年,全省新增冷库库容300万立方米,建成规模适度的农产品产销地冷藏保鲜设施2000个,产地预冷设施基本满足需求。(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省邮政管理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11.强化农业生产资料供给。支持供销合作社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鼓励农资市场主体共建共享,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提升,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整合资源,打造100个标准化为农服务中心,做好保供稳价,规范农资经营秩序。大力推进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好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社,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12.建全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创新举办特色农事节庆活动,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促进贵州农产品销售。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对接。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县企合作等机制作用,持续推动农产品“七进”(学校、机关、医院、企业、军营、超市、社区)和消费帮扶。(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供销社,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四)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13.打造全省电商供应链体系。加快建设“一码贵州”省市县三级“1+8+30”“云仓”体系。鼓励邮政、快递物流资源组建电商联盟,支持电商企业建设县域电商配送平台,实现县域快递物流企业分拣中心、乡镇快递物流站、村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加快构建“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和“一个产品多仓卖、零碎产品汇集卖”的电商供应链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社,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14.创新推广“惠民生鲜”模式。构建“合众之力、惠及全民”生鲜超市体系,推广保本微利经营方式,打造农产品惠民供应链,推进政府与企业双向发力、公益与市场相互促进、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加快推进惠民生鲜超市进生态移民新城、进生态移民新村、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力争县城区域全覆盖。积极打造惠民生鲜2.0版本,探索“网上惠民生鲜超市”模式,采取网上下单、线下提货方式,将优质低价的生鲜产品便捷高效送到市民手中。(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15.加速推进城乡高效配送。支持邮政快递、第三方电商企业(平台)等市场主体开展资源共享和协作联营,优化整合末端网点及运力资源。发挥县级物流公共配送中心衔接城乡优势,强化集散中转、仓储配送等功能,有效链接邮政营业场所、客货运站场、快递网点等末端网点,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城乡配送服务网络,打通农村物流“后一公里”。(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省供销社、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五)丰富农村消费市场16.积极推进县域商旅融合。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依托旅游、特色产品等资源,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全国优选乡村民宿名录和森林景区建设,发展500家乡村民宿、旅居车营地、木屋营地、帐篷营地等,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满足不同住宿消费体验。大力推进100家特色商品超市进景区、进商业街区、进高铁站、进机场,推动商旅融合。(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17.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未按约定地址投递、违规收费等行为,改善农村消费供给环境。健全农村消费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拓展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督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等行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经营行为。(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水利厅、省邮政管理局,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突出规划引领。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列为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把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列为城市房地产开发等重要前置条件,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严格规划审批。结合人口结构、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县(市、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商业设施业态、功能、规模和标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乡村振兴局,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二)强化协调联动。省级建立由省商务厅牵头、省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会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市(州)、县(市、区)比照省级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三)加强要素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在乡村振兴规划中针对性强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内容,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为商业、物流用地提供规划支撑。严格落实国家物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优惠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统筹用好中央、省级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各地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县域公益重点商业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加强银企合作,深化信息协同和科技赋能,为县域商贸、物流、供销等领域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资金结算、供应链融资、财务管理等服务。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开展抵押、担保及信用类物流业务,开发中长期物流产品。(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贵州银保监局,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四)严格督查考核。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列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并将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承担的公益性流通网络建设任务纳入省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按年度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国资委,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